广州位于改革开放前沿,企业、职工数量庞大,劳动争议数量长期高位运行,加上新业态劳动争议涌现,外部风险不断增多,劳动关系和谐面临巨大挑战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市总工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、更加坚强有力,使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”的重要讲话精神,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,积极预防化解劳资纠纷,创新开展工会法律服务,不断增强服务职工、服务基层和服务大局能力,增进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增加社会和谐稳定因素,为广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献策助力。
一、着力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
一是创新纠纷化解机制。主动参与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,与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成员单位、市法院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,推动市、区两级共24家劳动人事争议三方联合调解中心、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于2017年下半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部挂牌成立,实现了市、区全覆盖。截至2019年6月30日,全市三方联调中心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456宗,调解成功2034宗,调解成功率59%,涉案金额1亿余元;全市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劳动争议案件413宗,调解成功179宗,调解成功率43%,涉案金额629万余元。二是强化预防预警网络。运用省、市总工会网络舆情监测系统,开展劳资纠纷舆情日报、周报工作,提升劳资纠纷预警水平,当好“第一知情人、第一协调人、第一报告人”。健全工会应急处置化解劳资纠纷三级响应制度,协助党政妥善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。2018年以来参与排查核处劳资舆情1300多宗。三是协调稳定劳动关系。面对经济转型升级、职工利益诉求多元等形势,始终坚持党的领导,站在职工立场,教育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,2018年以来参与处置化解了同荣电子、浩凯电子等企业因劳资纠纷引发的不稳定隐患,切实维护了职工队伍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二、着力推动法律服务扩面提质增效
一是建立法律服务队伍。建立36家律所、436名律师组成的广州市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队,广泛开展劳动法律咨询、法治宣传、法律培训、劳资纠纷调处等服务项目,联动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合作开展法律服务活动,更好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。免费为遭受欠薪、工伤农民工等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提供工会法律援助,实现应援尽援,2018年以来办理工会法律援助案件1500余宗,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。二是拓展法律服务功能。扩大法律服务工作有效覆盖,建成覆盖全市的1个服务中心和117个服务点,主动送法律服务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工业园区。2017年成立至今,举办“尊法守法·携手筑梦”法治宣传活动169场,提供法律咨询2118件,服务职工群众2.9万余人次,方便职工群众就近享受到了“家门口”的法律服务。三是增强基层维权实效。编印十大典型案例,组织开展法律业务“每周一训”,聘请工会律师担任全市所有镇(街)工会、25家工业园区工会、12家产业和直属单位工会、216家非公企业工会的法律顾问,提高基层工会依法维权工作能力。
三、切实履行新时代加强社会治理新使命
一是源头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更加有力。贯彻中央、省、市有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决策部署,与党政相关部门搭建协调联动平台,推动劳资纠纷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。主动推进《广州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规定》执法检查和《广州市实施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〉办法》修订,优化了依法维权的法治环境。二是劳资纠纷形势分析研判更加精准。定期收集全市劳资纠纷数据,分析研判劳动关系形势,全面把握劳动关系发展的新动向,扎实开展产业工人队伍、职工权益维护情况调研,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职工意愿和呼声,加大政府、工会和企业的协商协调力度,促进劳动保障政策落实。三是职工法律服务工作更加深入。积极融合新媒体,通过市总工会职工热线、网站、微信公众号和“广州工会”APP等平台,为职工群众提供7×24小时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等在线法律服务,实现随时随地“掌上”化解劳动争议。